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王华卫 邵诗杰
(相关资料图)
6月14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省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首次向社会公布《浙江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报告》,并发布浙江法院金融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温州、湖州中院分别介绍了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和金融“共享法庭”运行情况。
近五年来,浙江法院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创新发展,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深化诉源治理推进多元解纷。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审金融案件116.79万件,审结119.98万件。年收案数从2018年顶峰时期的31.43万件下降至2022年的18.13万件,降幅达42.32%。
民间借贷和金融借款为诉讼高发领域。报告显示,民间借贷纠纷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连续五年成为全省法院金融案件第一大和第二大案由。五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一审收案总数70.95万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一审收案总数25.43万件,分别占金融案件一审收案总数的60.75%和21.77%。
“为强化民间借贷协同治理,促进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发展,浙江法院坚持底线思维,主动融入金融治理格局。”浙江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亚农介绍,浙江高院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会议纪要,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制度,有效甄别、打击套路贷、高利贷、职业放贷、虚假诉讼等违法行为,成效显著。2022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一审收案数较2018年减少11.20万件,降幅达51.85%。
针对第二大案由金融借款案件审理中暴露出的风险隐患问题,浙江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通过发出司法建议,变“化解矛盾”为“提前预防”——针对涉票据追索权纠纷案件,向省银保监局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发送司法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中存在的借名借款等问题,及时向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送司法建议,加强日常监测和重点地市跟踪监管,推动修订完善金融监管规定;对金融借款案件审理中发现的个别金融机构贷款审查不严,风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及时向金融机构发送司法建议,促使完善贷款审批流程和贷后管理制度。报告显示,五年来,全省法院累计向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发送司法建议600余件。
五年来,全省法院金融案件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案由,保理合同纠纷、证券承销合同纠纷、证券回购合同纠纷、证券认购纠纷、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责任纠纷等证券纠纷,虽然案件数量有限,但仍值得关注。
服务实体经济,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随着经济发展,新类型金融交易和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审判工作的复杂性日益加剧。五年来,全省法院累计受理一审证券纠纷类案件3907件,其中,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作为最主要的证券纠纷类案件,从2018年至2022年一审共收案3571件,占全部证券纠纷类案件一审收案的91.40%。
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浙江法院充分发挥审判引导示范作用,依法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信贷创新产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五年来,浙江法院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妥善审理多家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服务保障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祥源文化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入选“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商事案件”,通过“在线平台+示范判决+集中调解”工作机制,帮助投资者降低维权成本、快速获得损失补偿,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纠纷高效化解提供成功经验。五洋建设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是全国首例公募债券欺诈发行民事赔偿案件和首例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件,入选“2021年度全国法院十大商事案件”,实体处理和诉讼程序均开创了债券市场先河,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报告显示,为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浙江法院以《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制定为契机,着眼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区位特征,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多次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在贯彻落实《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上,全省法院依法审理涉民营企业动产、应收账款担保融资案件,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并购重组,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债券发行等方式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持续指导民营企业规范企业内部治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坚持诉源治理,提升审判质效。报告中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22年浙江法院金融案件一审平均审理天数为43天,较2018年的49.58天减少6.58天。截至2022年12月,全省法院超12个月以上长期未结金融案件达到历史最低。
“这是浙江法院深化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用智能化成果赋能案件审理和纠纷解决的实际成效。”徐亚农表示。
报告列举了浙江法院加强数字化改革应用,提升金融案件审判质效的一系列举措——迭代升级“凤凰金融智审”3.0审理模式,实现金融借款案件全流程智能化办理,2022年通过“凤凰金融智审”审结金融案件5015件,标的额71亿元;建德、淳安法院开发运行“民间借贷智审”平台;浙江高院会同浙江银保监局、宁波银保监局印发《关于推进金融“共享法庭”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形成各地市银保调委及有需求的银行保险机构网点“1+N”金融“共享法庭”立体服务网络布局,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打造多元解纷的最小支点。目前已在全省建立金融“共享法庭”457个。
据介绍,湖州法院金融“共享法庭”线上对接全市覆盖的绿色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法润绿金”法官工作室,合力推动纠纷化解,已联动指导诉前化解案件654件,调解成功率51%,涉案标的3.6亿元。
为加大金融纠纷的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浙江高院下发《浙江高院金融纠纷高效多元化解工作指引》,各地法院积极落实相关举措,2022年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审收案数首次低于5万件。
针对小微金融案件额小量大、执行终本率高的现状,避免金融机构为取得核销依据而对同一债务人进行不必要的诉讼和执行重复立案,造成程序空转,温州中院开发“预查废”批量查询软件,收录全市法院近五年超50万条的终本案件名单,实现银行不良债务批量导入、自动核查。据介绍,目前已帮助银行完成158547条不良债务的批量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