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血浆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方式进行推广,通过更加简单、便捷、经济的抽血筛查方式,就可以对患者进早期干预,这对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至关重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王景涛在7月22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7月20日闭幕的2023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上,公布了新版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标准修订草案,将血浆生物标志物纳入生物标志物分类、疾病诊断和分期等条目,称它能有效实现AD早期筛查和诊断。目前,这份最新草案已上线官网,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再接受专家的审查和评论后会进行修订。预计阿尔茨海默病新版诊断指南可于今年年底前推出。
(相关资料图)
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准确率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向记者介绍,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金标准仍是脑脊液(需要接受有创的腰穿检查,患者接受度低)和脑PET/MRI成像(需要注射有放射性的示踪剂,且价格昂贵,开展医院有限)等生物标志物检测方式。虽然二者准确率相近,但碍于相关检查可获取性低、有侵入性、价格及禁忌症限制,实际上,目前,国内多数基层医疗机构还是更多依赖问卷、量表等神经心理评估,其结果可能因受试者的焦虑、紧张等出现偏差,患者被误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孙永安表示,血浆生物标志物这种检测方式相较于传统的AD分子标记物检测方法更加便利,很容易推广,逐渐被科学界所重视。此外,近几年来,随着检验设备和检验技术的进步,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例如目前的单分子阵列技术(Simoa)所能带来的准确性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接近脑脊液和PET影像学的诊断方式,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而且由于血浆检测方式操作便捷,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应用于AD的早期筛查及普查。”
王景涛也告诉记者,部分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目前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已经能达到85%。不过,即便如此,AD的确诊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筛查的过程。“也就是说,疑似患者可以先抽血,发现Aβ、tau蛋白呈双阳性结果,再通过脑脊液和脑PET/MRI成像的方式进行最后的诊断结果确认。”
早期识别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照料负担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今年5月文章显示,我国是全球AD患者数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60岁以上人群中有983万AD患者、3877万轻度认知损害患者。
孙永安表示,AD的早期筛查对疾病预防的意义重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疾病的发展。不仅如此,目前最新的针对Aβ的单抗治疗AD的药物已经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其也是必须要有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的精准诊断后才能使用,而传统的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由于条件限制,只有很少的患者能够进行检查。因此,如果能够通过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对AD患者进行特异性诊断,提高其早期识别率,会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新的血液学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有可能会取代传统的脑脊液及PET等分子标记物,用于AD的诊断。”孙永安说。
不过,由于目前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准确性还参差不齐,王景涛建议,后续还要制定和统一相关检测标准,避免漏诊误诊以及过度诊疗的情况发生。
责编:朱晓娜
校对:刘玫妍